近年來,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在國內油氣產量當量中的比重不斷提升,該比重2020年首次超過50%,2021年超過51%。這離不開中國石油在天然氣勘探開發(fā)方面的技術突破。
12月14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中國石油方面獲悉,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百萬立方米級天然氣固定床羰基硫水解成套技術,在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凈化總廠萬州分廠首次實現工業(yè)應用,截至12月13日10時,裝置穩(wěn)定運行900余小時,標志著我國在天然氣深度脫除羰基硫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自主研發(fā)的固定床羰基硫水解成套技術首次實現工業(yè)應用,提升了我國在天然氣高效脫除有機硫技術領域的競爭力,為推動含硫氣田開發(fā)綠色轉型提供支撐。”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研究院總工程師周理說。
羰基硫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有毒可燃氣體,廣泛存在于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生產過程中。
由于核心催化劑和配套工藝包存在技術空白,該技術領域長期被國外壟斷,深度脫除羰基硫技術國產化是打通我國天然氣氣質升級“堵點”的關鍵一步。
據了解,此次投產的成套技術,羰基硫水解率大于99%,水解反應溫度比國外同類產品降低了40攝氏度,每年可節(jié)約燃料氣約160萬立方米,為實現含硫氣田的清潔高效開發(f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長期以來,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研究院積極推動羰基硫水解技術攻關,經過基礎研究、工藝和催化劑研發(fā)、中試放大等階段,成功研發(fā)出固定床羰基硫水解成套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羰基硫水解技術工藝包。2020年5月,國內首套羰基硫水解技術現場試驗裝置建成,目前已穩(wěn)定運行兩年以上,奠定了工業(yè)應用的基礎。
與此同時,在碳中和目標推動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關注度頗高。其中,碳捕集技術是CCUS的第一步,目的是分離復雜組分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將其再次利用或注入地下封存。
但由于國內碳捕集存在技術規(guī)模小、換熱效率低、捕集成本高等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CCUS產業(yè)的規(guī)?;l(fā)展。記者從中國石油方面獲悉,近日,由石油化工研究院(以下簡稱“石化院”)碳捕集團隊自主創(chuàng)新研發(fā)的溶劑PC-1在格爾木煉廠順利完成工業(yè)試驗。
中國石油方面介紹稱,新溶劑的吸收解吸性能大幅提升,解決了含氧煙氣氛圍下溶劑氧化降解與腐蝕失控導致成本上升的難題。在復雜組分氣體處理量每小時5萬立方米的條件下,二氧化碳純度穩(wěn)定達到99.7%以上,新溶劑運作效率較傳統(tǒng)胺提高20%以上,預計節(jié)約成本超過20%。
近年來,石化院將低成本捕集作為技術攻關的核心,采用AI量子化學計算技術,挖掘化學溶劑基因庫配方,開發(fā)了新一代吸收溶劑PC-1,在提高處理量的同時減少了設備體積和占地,大幅降低捕集成本。
PC-1溶劑第二階段試驗,即超重力解吸反應器大型化試驗將于2023年4月開展。該階段將主要測試PC-1溶劑與新型反應器的匹配程度、長期使用效果、解吸效率提高效果和降低解吸能耗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