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由伊朗官員處獲悉,本周伊朗代表團訪問北京期間將商議中國對伊石油與天然氣項目的投資。上周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伊核問題六國達成框架協議后,伊朗在不斷努力,在西方取消制裁以前設法增加石油出口。國際油價將因此進一步承受下行壓力。
路透報道稱,伊朗石油部副部長Amir-Hossein Zamaninia表示,他和同事不是到中國解決錢的問題,而是修復和解決中國在伊朗境內大型項目的問題。他說:“除非制裁解除,錢的問題不會得到解決。”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的國際事務總監(jiān)Mohsen Ghamsari說,中國的購買量增加多少“首先取決于中國購買伊朗石油的意愿,然后一切都將通過商務談判。”
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最大的原油需求國,2012年國際社會對伊朗制裁加碼以來,伊出口石油半數銷往中國。華爾街見聞文章曾提及,伊朗石油部長上月稱,一旦國際制裁取消,伊朗的每日石油出口量“可能幾個月內增加100萬桶”。伊朗總統魯哈尼上月表示,即使面臨西方制裁,伊朗也會繼續(xù)增加天然氣產量。
本月3日上周四,伊朗與六國就核問題達成框架協議,為最終協議奠定了基礎。根據框架協議,伊朗核計劃將受到最長達25年的限制,起初10年限制嚴格。聯合國確認伊朗履行重要承諾后,將放松對伊朗制裁。此消息公布后,油價走低。法國興業(yè)銀行石油市場研究部負責人此后評論稱:“如果伊朗真的回歸(國際原油)市場,我們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都不會看到油價回升。”
伊朗擁有全球10%原油儲備和近五分之一天然氣儲備,是中東地區(qū)最大經濟體,也是最大的潛在產油國之一,長期以來因核問題被西方制裁導致其“與世隔絕”。投資者擔心,如果國際社會取消對伊朗的制裁,伊朗生產的原油會流入市場,加劇原油市場供大于求格局。
上周美國能源部公布的上上周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量再創(chuàng)新高,較此前一周增加476.6萬桶,規(guī)模超出預期。華爾街見聞上周文章提到,高盛歐洲能源研究的負責人Michele Della Vigna認為,導致市場供過于求的是非OPEC產油國,讓油價回到均衡水平不該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的責任,應該是美國這類非OPEC成員國的責任。
文章還提到,CNBC報道認為,伊朗核問題談判的進展被市場視為油價的利空消息,因為達成協議將有助于西方解除伊朗的石油制裁,伊朗會增加出口量。同時,也門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也使石油市場形勢復雜。